华语乐坛姓“抖”,谁的错?
今年年末,随手点进十个音乐人的社交媒体,九个人都在骂抖音音乐,还有一个骂得特别狠。
12月12日,杨坤发微博称:“我曾经说过,这个时代在进步,可是音乐至少倒退了十年,昨天,我忽然发现我错了,说得太保守了。”乐评人邹小樱说:“他们(抖音歌曲)重新定义了音乐。音乐就是正弦波。没什么大不了的。”音乐人梁源表示:“这些热歌儿,写出来就是为了火的,人家知道自己要干嘛。”
如今站在抖音音乐对立面的,是十年前的华语流行乐坛。今天仍旧在循环着周杰伦和孙燕姿的听众们,给抖音神曲降下了“华语乐坛要完了”的檄文。然而有了“TMEA音乐盛典年度华语十大热歌”的背书,没人能否认,抖音歌曲已经是这个时代热度最高的一类音乐。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长视频与短视频创作上的巨大差别,也是无数听众以自己的关注为筹码投票的结果。以上种种,实在不是一句“抖音神曲不配”就能概括的。
而沉迷于抖音音乐的人,与不断循环经典老歌的人,或许寻找的本就是同一样东西。
当音乐不再做背景
抖音歌曲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你明明不刷抖音,但出名的那几首歌你都听过;不仅听过,其中的不少还会在你脑袋里循环播放,出现最频繁的那几句你甚至能唱出声来。
可是回想一下,在你最近看过的电影里,有没有一两首插曲的名字被你记住?更进一步,你能不能轻松哼出它们的旋律?
在电影等长视频中,背景音乐承担的是类似于“滤镜”的作用。它服务于视频内容,如同灯光、布景一样,帮助渲染出导演所想要的故事氛围。对于某些画面没有表述或无力表述的剧情,比如人物心理等,背景音乐也会帮助做出补充。此时的音乐并不作为视频的主体而存在,而是陪衬剧情的“绿叶”。
因此,传统的背景音乐创作方式是先有了剧本或人物场景,在营造氛围的需求推动下,迎合需求去创作背景音乐。每一条长视频中的背景音乐,都是为了配合视频的要求而创作的“功能性配乐”。
比如梅林茂在为电影《夺冠》创作配乐时,便会通过调整出场乐器和整体节奏的方式,帮助背景音乐与画面中的人物相配。
在片中郎平挑选选手时,梅林茂采用了轻快干脆的手鼓和快节奏的鼓点,来配合画面中女排运动员们传球、起跳、奔跑的动作,片中的角色好像在踩着点运动,而在全片的剧情高潮,中国女排参加大赛的场景中,富有史诗感的交响乐里,高昂的小提琴作为主旋律辅以打击乐,赋予片中的排球比赛以战斗般的感染力。
但随着抖音等短视频软件的兴起,音乐逐渐从陪衬的背景变成视频的主角,甚至承担起完善剧情和塑造人物的任务,逐渐成为视频最有吸引力的要素之一。
在抖音的创作模式中,“模仿跟拍”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仅仅是《少年》这一首曲子,便有超过2269万人进行了跟拍。在抖音视频的播放界面上,用户只要点击“跟拍”键便能模仿自己喜欢的视频,使用同样的配乐和tag进行创作。因此,在爆款视频出现后,往往会出现大量内容相同、形式相似的跟拍视频。
比如最近流行的#光剑变装挑战#tag下,几乎每个视频的拍摄手法和内容都一模一样——穿着肥大外衣的,样貌朴素的的主角,在音乐变奏时同步变身,黑暗的环境里,光剑照亮他们紧实的肌肉线条与玲珑有致的身体曲线。截至目前,已经有累计超过44万人拍摄了同款视频,视频中所使用的音乐《Infinity》也进入了抖音热歌榜前十。
同样,之前曾经爆红的#邀请你来假面舞会跳支舞#、#踩踩变装#、#美伢拍照模仿秀#等tag下,也有大量模仿作品。这种会在传统视频平台被判定为“抄袭”的做法,却是抖音生态下所被支持和鼓励的。
在这批爆款视频中,音乐不再作为陪衬和背景出现,而是作为视频中不可或缺的创作元素,极大地丰富了视频的表达内容。
比如在短视频中,受视频的时长与出演者的表现力限制,常常无法展现相对完整的剧情,此时配乐的歌词便承担了台词的责任,而出演者只需要做出简单的表情和动作即可。
“年度华语十大热歌”中的《踏山河》一曲,其中副歌部分“长枪刺破云霞/放下一身牵挂/望着寒月如牙/孤身纵马/生死无话”一句,便曾被不少创作者用来演绎痴情却伤痕累累的侠客角色。在音乐的辅助下,他们只需做出皱眉,拔剑等动作,便可在15秒内塑造一个人设较为清晰明确的角色。
另一部分创作者则会利用音乐中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帮助视频完成情节的转折。
在#Maria变装#tag下,原曲《Maria》进入副歌变奏时,视频中的主人公会从衣着肥大相貌朴素变身为华丽闪亮的帅哥美女;在最近流行的#权杖变装#tag下,随着背景音乐《Thunderous》中的重鼓点响起,普通的女孩们完成了向手持权杖的女王的蜕变。
然而在这类视频里,外文歌曲的真正含义与视频内容并不相符,甚至是带着些讽刺意味的。《Maria》原曲的含义是鼓励女性热爱自己,活出独属于自己的美丽,大多数创作者的视频剧情却是传统审美凝视下“白瘦美人”的变身;《Thunderous》所讲述的,以声音为武器的少年侠客的故事,也与女王和权杖没什么关系。
随着这些爆款音乐视频不断被模仿、翻拍和再创作,音乐与画面的连接不断被强化。在观众已经观看了十几个相似内容的视频后,便会极为自然地将音乐与某种情景建立联系,听到音乐便能联想到对应的画面。
观众听到《白月光与朱砂痣》中“白月光在照耀/你才想起她的好”一句,便会联想到身着白裙的清纯少女低头微笑或黯然神伤的的画面;而在《花间酒》中“对酒当歌不胜酒力/满身假意为何轻敌”一句响起时,一幅才子佳人痛饮美酒醉倒于月下花间的场景也并不难想象。
而在这种联系被不断建构强化后,即使视频本身有所不足,音乐所建构的情景也能帮助观众在脑内补全内容,使得作品更加完整。
音乐不仅作为构成视频的重要元素,在抖音里,音乐已经更上层楼,成为了视频流量的重要来源。比如在网红“刘思瑶nice”的抖音作品中,同为变装舞蹈类,使用《微笑再美再甜》《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等热门歌曲的视频明显播放量较高;不少观众也会选择主动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名称观看视频,音乐便完成了对视频的导流。
这些逐渐“反客为主”,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歌曲,似乎已经不能被称为“背景”音乐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乍一看全没听过,实际发现全都听过,仔细一想,听过的是被抄袭的原曲”,网友对于“年度华语十大热歌”的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难听”,还有“抄袭”和“旋律雷同”。
自榜单公布之日起,网友对于歌曲原创性的质疑便从未停止。有不少网友通过扒谱等方式,发现今年的新曲里,有不少熟悉的旧旋律:《清空》与《人鱼的眼泪》,《千千万万》与《最后一次的温柔》,《白月光与朱砂痣》与《夕日坂》《不得不爱》……有网友不无戏谑地调侃道,原来流行音乐也是一个圈,这不叫抄袭,叫致敬经典。
“新瓶装旧酒”的抖音神曲的走红,是我们审美退行,底线降低的后果,还是我们兜兜转转,爱的还是一样的东西?
早在1940年,便有学者就这一问题产生了思考。阿多诺说:流行音乐“可以促使人们放松下来,因为有预先设好的固定的模式……它们提供的刺激物能使大众逃离机械化劳动的枯燥”。
乐评人为梦而生也做出了相似的评价:“主流芭乐亘古不变的老理儿,洗脑的套路和弦,配合内容的接地气或者叫共情罢了。”与其说曲调重复是流行音乐的悲哀,倒不如说固定套路才是流行音乐最深刻的本质。
在“消失”的抖音神曲一文中,毒眸就讨论过,抖音神曲的生产过程已经从创作人的表达自我,转向了迎合用户的喜好和需求。创作者们通过对流行歌曲的有意识分析而提炼规律,快速制作后下场推广,以谋求最大收益。
音乐人梁源评价抖音歌曲时说:“今天这些歌儿流行,因为人们需要这些东西。”曲调雷同重复的结果,指向的不仅是制作过程中的敷衍与匆忙,正是观众对“无需费力的刺激”的强大需求。
在巨量数据发布的《2020年抖音用户画像报告》中显示,抖音的主要用户大致为19-30岁,生活在新一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而抖音用户最活跃的时间,是工作日的19-23点与周末的9-17点。
从用户画像可以看出,抖音所承担的角色,是忙碌后的片刻消遣。“十几秒钟一个短视频,下班的路上看几个放松一下”“回到家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刷几条”是抖音用户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在时间已经被工作和学习占据大半后,想要得到片刻休息与娱乐的观众,却并没有太多时间成本和精力可以付出。
此时观众所渴求的,正是”无需费力的刺激“。电影、电视剧等长视频需要大量时间,读书又过于消耗体力和脑力,在时间成本上占优势的短视频,也需要做到保障娱乐,但又毫不费力。
快节奏的镜头和华丽的画面使观众感到兴奋,简单而高度重复的内容与熟悉的洗脑旋律又让这种愉悦感变得成本极低。短视频和”抖音神曲“一起,给出了996生活下娱乐方式的最优解。
但在抖音神曲大行其道之时,仍有不少人还在选择单曲循环十年前的老歌。在Apple Music公布的中国大陆2021年最热歌曲榜单中,Top99里周杰伦的歌占了54首,#周杰伦加盟TMEA#、#周杰伦TMEA最强分会场#、#周杰伦yyds#等词条也在近日多次登上热搜。
可是人们怀念着十年前的华语乐坛,但不停循环熟悉的老歌,在已然烂熟于心的旋律中寻找愉悦感,又何尝不是在追逐另一种“无需费力的刺激”?沉迷于抖音爆款音乐的人,与不断循环经典老歌的人,或许都在寻找同一样东西。
乐评人“呆若木一”说:“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一个点击都是在为我们想要的世界投票。尽可能地分享、谈论你喜欢的事物吧。与其注视着暗面创造鄙视链,不如看看我们是否冷落了该被关注到的高光。”
下一个“周杰伦”与他的作品或许就在抖音神曲的缝隙里,等着听众发掘。勇敢放弃“无需费力的刺激”,去探索真正的好音乐,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文|王梓越
编辑| 符琼尹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baike/13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