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财富探险家。今天咱们聊的话题是我为什么不再建议买基金。突然发现我已经好久没有聊过基金了,主要原因是我个人投资的品种主要集中在股票和可转债,不太往基金上面投入精力。同时在我内心深处其实对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投资模式也产生了较大的怀疑。
近期一位价值投资的大佬被全网热议,那就是《时间的玫瑰》的作者但斌,它的私募基金竟然在3月份选择了空仓,这有悖于大众对于价值投资的认识,价值投资推崇的投资理念,一般都是长期持有,低谷的时候加仓,高估的时候减仓。现在虽然算不上极度便宜,但也属于相对低估的阶段,空仓是什么情况?但如果我们站在基金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就更容易理解了,我反而认为空仓是更需要勇气的做法,私募的日子不好过,公募基金就更别提了。今年以来先后翻车医药女神葛兰早已走下神坛,去年基金界的顶流张坤基金更是回撤40%多,比指数可惨多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我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首先,基金管理的是别人的资金,获取的回报是管理费用,管别人的钱做出的选择与用自己的钱投资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巴菲特后来选择不做基金,而是只让大家做股东。另外一个价值投资的大V为啥好一点,还可以继续拿着茅台腾讯,继续分析公司,就是因为人家是用自己的钱投资。从基金管理者的角度去看,但斌选择空仓,保证基金净值不会继续下跌,他也就没有了赎回的压力。如果是个人投资者,选择空仓是很常见的行为,但斌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然后,就是市场均值回归的铁律了。主动型基金主要分两类,一是综合配置类的,像是之前推荐过的富国天惠和兴全趋势行业配置比较均衡,一个偏向大盘股,一个偏向小盘股。两个主动型基金在2020年的牛市表现确实都很不俗,获得了远超指数的回报。但今年以来的回撤也都不少,甚至超过了沪深300和中证500的回撤,二是行业偏向类的,比如新能源、消费、医疗等等。但是这些行业类的基金我们也完全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指数基金,如果投资指数基金,收获的收益可能会差一点,但是回撤的时候也是要小一点的,这就是盈亏同源。有些基金牛市确实可以赚到更多,但熊市也可能亏更多。俗话说,投主动基金就是投人,但是我们对这些人根本没有多深的了解。如果有,那大概率是因为过去的高收益。但是如果他们未来跑不赢指数了呢?也不是说他们水平不够,是因为我们都逃脱不了均值回归。在公募和私募基金圈里,出名才能带来曝光,曝光才能带来大众的买单和抢购。但曝光的时候一般也都是在牛市,在这之后受限于市场本身的转冷,运气成分的消失,基金经理的业绩基本都会下滑。现在市场很差,但我们一样可以找到亏损少,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如果选择投资这一类型的基金,那么在下一轮牛市他们涨的远没有大盘多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又嫌赚的少呢?未来能获取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在哪呢?就跟未来哪只股票能够翻倍一样是不可预知的。这基本是个死循环。
最后,我们从个人的角度来讲,长期持有才是赚钱的根本原因,过去很多年如果长期持有某些主动型基金或者是一些行业主题类的基金,的确可以获取不错的收益,但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些收益绝大部分是市场给的, 少部分是基金经理带来的,而能够享受到收益的关键是长期持有这个动作。基金的报告里有讲过:基金很赚钱,但持有的散户赚钱的不多。就是因为持有时间太短了,甚至有很多散户像挑股票一样挑基金然后买一大堆不同的主动型基金。那还真不如自己买股票算了,至少每年少亏1.5%的管理费。
因此,大家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式才行。现在公募私募基金的数量加起来比股票还要多,挑选起来难度也是极大的。这也是我认为大数投资和可转债轮动更适合普通人的一个原因。
(今天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喜欢我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加转发呦~~)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baike/3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