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市场或将在未来迎来万亿规模。在这条万亿赛道上、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机构已经在摩拳擦掌“备战”。而从目前来看,银行理财子和公募基金靠产品取得初期胜利,未来,这两强之间的比拼还将继续,谁能成为最强“王者”值得期待。
![理财与基金哪个更好(理财和基金哪个收益高)](https://www.vrvkongtiao.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个人养老金时代正式开启!
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的《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
也就是说,时隔7个月后,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其中规定,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万元。
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申万宏源证券研报显示,对应当前个人养老金每年缴纳1.2万元/人,城镇居民参与率提升15%-20%,2030年预计个人养老金有望迎来1.8万亿-3.1万亿元市场。
在数以万计的体量之下,个人养老金市场正迎来一场群雄逐鹿的竞争,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重磅玩家正摩拳擦掌备战,以期分得一杯羹。
万亿规模个人养老金或将来临
个人养老金正迎来扬帆起航时刻。
早在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
9月26日,个人养老金市场再迎重磅利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即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稅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稅,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
时隔一个多月后,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11月4日,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简称《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
参与个人养老金需要开设两个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两个账户开立后,参加人就可以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缴费、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个人养老储蓄产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等。目前,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万元。
政策的密集落地促使个人养老金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据申万宏源证券研报显示,对应当前个人养老金每年缴纳1.2万元/人,城镇居民参与率提升15%-20%,2030年预计个人养老金有望迎来1.8万亿-3.1万亿元市场。
这也意味着个人养老金所指向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迎来发展新机遇。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占比仅为0.01%,相较于第一支柱占比65.76%以及第二支柱占比34.23%相差甚远,因此补齐短板,发展第三支柱势在必行。
银行、保险、券商等机构“备战”
万亿新蓝海—-个人养老金市场正成为银行、保险、基金、券商等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首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银行。《实施办法》规定,个人养老金账户应当通过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者商业银行等渠道,在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可以选择一家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开立或者指定,也可以通过其他符合规定的个人养老金产品销售机构指定。其中,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可以一次性开立这两个账户。
银行坐拥最庞大的理财客户群,账户优势自然成为其“主场”。为此,不少银行纷纷在官方APP上线个人养老金专属板块。
例如招商银行目前正在推出个人养老金功能预约活动,在活动期间,符合要求的客户可访问招行养老金专区,并预约开启个人养老金账户;中信银行在APP中推出“幸福+养老账本”模块;兴业银行养老金融“安愉人生”专区则上线养老第三支柱板块,但尚未开通服务。
券商也无例外,备战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首批头部券商已完成制度设计、团队组建、系统搭建工作,力争在完成中国结算组织的联调测试后,尽早上线养老金基金代销业务。
事实上,相对于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的“代销”、“营销”属性,保险公司早已将产品“养老化”。自2018年4月银保监会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以来,截至2021年,累计保费收入仅超6亿元。
为了加快保险养老产品的渗透率,银保监会还在去年5月推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试点,参与试点险企有6家。直至今年3月末,试点险企扩充至15家,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承保保单合计19.6万件,累计保费22.1亿元。
不过,由于各项细则的暂未落地,保险养老产品并没有被引爆。为此,银保监会出台《关于促进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将年金、两全保险均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公募VS理财子,两强之间的比拼
相对于银行、券商靠客户优势取胜不同,公募、理财子更擅长从产品出发。
众所周知,保险产品以“保障”功能为卖点,而公募和理财子更多以理财功能呈现在投资者面前,收益率自然成为它们“宣传”的优势。
2018年8月,公募“打响”第一枪,彼时首批养老目标基金产品获批,包括华夏、南方、博时在内的14家公募基金公司。
初始阶段,由于养老产品在投资者心中尚未有清晰的定位,再叠加政策方面细则还未完善,因此前两年养老目标基金规模一直缩水,直到2020/2021年,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凸显,养老目标基金在此背景下开始被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养老目标基金(包括养老目标日期FOF和养老目标风险FOF)管理总规模为944.85亿元,其中养老目标日期FOF规模为177.39亿元,养老目标风险FOF规模为767.46亿元。
时至11月4日,养老目标FOF继续扩容,包括永赢基金、英大基金、易方达基金在内的13家公司报送的14只养老目标FOF获得批复,还有招商基金的旗下一只QDII产品变更注册为养老目标FOF。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办法》同日发出的《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将养老目标基金的准入门槛拓宽,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公募基金产品将参与其中。
显然,养老目标基金“跨入”千亿队列只是时间问题。
同为资管机构的理财子,相对于公募基金的权益产品,其在固收方面有自己天然的优势,再叠加母行的助力,理财子无疑是可以和公募抗衡的最强选手。
相比于公募的先发优势,理财子进场时间稍晚。从2021年9月四地四机构进行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到今年3月1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拓展至十地十机构以来,银行理财子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截至11月7日,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养老理财产品存续数量达48只,规模已超950亿元。
从收益来看,养老理财产品以稳健为主,而养老目标基金则以追求超额收益和积极成长为主。
据中信证券表示,8月之前成立的养老理财截至11月5日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3.15%,加权平均最大回撤仅为0.64%。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养老理财产品存续数量达48只。其中有36只均为固定收益类,占比达75%。
以养老理财产品数量最多的建信理财为例,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旗下11款产品均为固收类,净值均在1左右徘徊。像建信理财安享固收类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第11期截至10月31日的累计净值为1.0064;建信理财安享固收类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第5期的累计净值则为1.0105。
即使是混合类养老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也不大。以光大理财为例,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旗下10款产品均为混合类。据光大理财官网显示,这10款产品在近一年的涨幅大致在1.8%-3.66%。
与理财子“固收”属性不同,公募的养老目标基金以权益配置为主,长期来看,其收益高于银行理财,但极端行情下波动同样大于理财产品。
据choice数据显示,84只养老目标基金(A、C类份额合并)中的大部分基金近一年回报均为负数。其中有超40只产品跌幅超10%,大成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A、汇添富养老2050五年持有混合(FOF)跌幅更甚,超19%。
不过拉长时间来看,养老目标基金的收益远大于养老理财产品,截至2022年9月底,成立满三年的养老目标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6.42%。其中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持有(FOF)A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超54%。
公募和理财子在个人养老金上的“两强”对决,或许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gupiao/11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