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江苏烟草工商分设后于2003年9月成立的江苏中烟工业公司。2006年12月,完成对省内卷烟工业企业的合并重组。2008年5月,经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批复同意,改制更名为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09年9月,成立董事会,12月举行挂牌仪式。公司现下辖南京卷烟厂、徐州卷烟厂、淮阴卷烟厂3家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生产企业和南通烟滤嘴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鑫源烟草薄片有限公司2个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卷烟生产、销售、烟草物资配套供应等为一体的烟草工业集团。
公司按照“成为高端卷烟全国领跑、细支卷烟世界领先的烟草企业”愿景,坚持“南京”“苏烟”双品牌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时代企业建设,2018年,公司卷烟规模达到296.5万箱,其中自产卷烟205万箱,合作生产卷烟91.5万箱;“南京”和“苏烟”品牌批发销量分别达到229.77万箱和56.46万箱;苏产细支烟批发销量99.9万箱,保持行业引领地位。公司全年实现税利541亿元,上缴税金420亿元。产品销售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出口24个国家和地区。
细支烟对于烟草行业来说是行业的领头羊、先驱者。
2006年年初,国内第一组专门生产细支烟的进口卷接机组在江苏中烟南京卷烟厂“落户”。随后,国内第一款烤烟型“梦都”(细支型)款款而至。不久,“梦都”(薄荷型)也投入市场。
当年,“梦都”细支烟的产销量并不理想,只有800箱。究其原因:第一,产品定位“时尚、个性、新潮、低焦、低害”,但市场认可度并不高;第二,市场投放有欠精准,且消费习惯尚未养成。
然而,这800箱,对于萌芽期的新品类而言,自有其战略意义——这800箱,开创了中式细支卷烟的先河,为后来苏产细支烟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800箱,如石子投湖,在当时的卷烟市场上激起了涟漪。
勇于面对未知摸着石头过河,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这是企业实现梦想的成功之道。
2007年10月,江苏中烟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为苏产细支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09年,苏产细支烟代表作“南京”(炫赫门)投放市场后,快速得到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今年预计产销40万箱,成为苏产细支烟的“底座产品”。
2010年,挖掘深厚的“南京人文”、融入经典的“红学文化”,“南京”(十二钗)的研发上市让苏产细支烟逐步走向全国。
2013年,“南京”(雨花石)作为高端产品投入市场。当年销量过万箱,今年预计过4万箱。
2016年,出身“红学文化”的“南京”(大观园)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南京”(细支九五)更是凭借富有文化内涵的烟标设计和苏产烟特色鲜明的内在品质,引领消费、领跑高端。
不得不提的是,江苏中烟还相继开发“苏烟”(沉香)等特色细支烟品规,满足了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
从2011年开始,苏产细支烟在市场上呈现井喷式增长,尤其是在东北三省和山东市场。2015年东北地区和山东市场销售苏产细支烟占苏产细支烟总销量的59%,2016年前10个月为52.9%。
同时,在整体苏产细支烟市场布局上,江苏中烟扎实推进工商深度协同,由北往南、从东往西稳步推进、筑牢市场根基。如今已经形成哈尔滨、沈阳、烟台、青岛、南京、长春6个销量过万箱的地市级市场和山东、辽宁、黑龙江、江苏、吉林、内蒙古等14个销量过万箱的省级市场;福建、四川、安徽等市场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未来,江苏中烟将继续以省会及规模性市场为重点,加强市场规划与布局,统筹兼顾市场覆盖面与重点市场发展的关系,培养一批基础牢固、消费聚集、贡献率高的核心市场。
回顾十年,苏产细支烟能成为“细支典范”,除了下好“先手棋”,更重要的是,在行业政策引导之下,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作善成,凭借优势品牌和优良品质迎合了卷烟市场的需求、赢得了众多商业企业的肯定和支持。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gupiao/2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