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扰,觉得每一只基金都不错,每一只基金都想持有?最后养基真的拥有了一个基场?大家是不是也都有这个问题?
我刚开始买基金,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个,后面发现收益零零散散的,还不如人家一个多,于是我开始了断舍离。
如果数量太多,就很难进行整体的组合运作,难以考虑组合的预期收益、风险等问题。持仓过度分散看似会降低风险,其实也影响了对每只基金的关注度。
在本金有限的情况下,数量多了,不赚钱,要不仓位不够,要不持有不长。买得多了,仓位肯定就保证不了。
买太多,风险没降低多少。有些人觉得我买了几十只基金,那风险肯定很分散了吧。其实买的基金如果相关性很高,风险并不会减少。A股的股票型基金,相关性是很强的。化简为繁,精简基金的3个步骤(掏心窝分享给你):
一 断舍离,控制数量
好基金实在太多了,真的会买不过来,加上贪婪的本性,一买就买多了的情况很普遍。好的基金那么多,各有优劣。
根据自己基金资金的投入情况进行精简:
比如有10个基金,从金额上来说有的已经投了5、6千了,而有的オ几百块,那么几百块的就精简掉吧,因为你一直都没有加仓,或者是手里的闲钱不够用了,那就缓缓吧,抓住已经持仓比重较高的基金。
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也尽量选一个。你会发现,如果在同一个基金经理下面同一时间买了好多只,其实最后业绩回报相差并不大。毕竟同一个人,同一时间下对市场的看法都是不变的。
例如,刘格菘的基金,从其十大重仓股来看,前三名的重仓股全部一样,后几名也相差不多。所以买一只和买五只区别并不大。
有时候买太多反而是一个累赘,跟踪起来就会很辛苦,如果还是新手那就会影响理财体验感。
对投资做减法,需要智慧,也更需要学习和成长。
二 深度研究,组合配置
一定要控制数量,就像踢足球如果让人太多管理合作起来就比较困难,好的组合就应该有自己的组合思路。
01:根据基金的历史业绩排名进行精简,优先选出历史业绩比较优质的基金。
很多人喜欢看短期业绩排名或者追热点买入了一堆基金,有时候短期热门的基金长期看并不怎么样。
02:可以查看基金持仓股,重复度高的可以剔除。
配置相关性较低的基金,选择那种持仓公司都是业内行业龙头大佬企业进行保留,这些行业龙头企业一般也叫白马股、蓝筹股,公司运营稳步前进,会是一个好的选择标准。
03:培养组合思维,研究投资风格。
搭配组合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基金。比如你沪深300和上证50选一个就够了,食品饮料和白酒指数也只需要选择一个就够了。
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重视对持仓比例的调整,而不是新增基金数量,举个例子假如你配置了:
易方达蓝筹40%、广发科技先锋20%、中欧医疗20%、南方宝元债券20%。如果你觉得波动偏大,你不一定要增加基金,但可以将比例调整为:易方达蓝筹精选35%、广发科技先锋15%、中欧医疗15%、南方宝元债券35%。
三 契合自己,长期持有
选择从内心对该基金的投资理念有很强的信心,熟悉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看看与自己的理念是否相符合。
主动型基金可以参考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来选择,选择契合自己的。比如你偏爱激进风格,比如你喜欢稳健型就可以选择相对应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
当然基金经理是否经历过一轮牛熊市也可以作为参考点,毕竟操作起来可能会比没有经历过的基金经理更能运筹帷幄,把握关键的机会。
最后就是坚持,坚持定投决定是否能盈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使你选到了一个非常优质的基金,你坚持不了定投,那大概率是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盈利目标。
有些新手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很容易觉得这个策略也好,那个行业机会也不错,另一个板块估值比较低,都想参与。
其实以上机会可能都能赚钱,在本金不足的情况下太分散并不能够让收益最大化。
我们持有基金需要看很多资讯,大的方面比如市场风格、指数走势、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小的方面比如基金经理动态、定期报告、规模、持仓、业绩表现。这些都要花很多时间去跟踪。
小贴士:
另外,我们还要跟踪关注的基金和新出的基金,可以把自己觉得好的、适合自己的加入到自选进行追踪,这样就会有一个备用基金池。
当自己的基金表现不好时,或者发现更好的基金或手里突然多了一笔闲钱时都可以增加或者及时替换。
这以上几点呢是比较重要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