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是跟一位基民聊天,我问他最近投资做得怎么样?
他说两年前从网上 了解到买基金要看基金经理,于是他认真学习,经过精挑细选买入了兴全基金的某位基金经理,因为当时这位基金经理的产品是限购状态,每天只能够买3000,让他觉得这是一个好产品,所以只能限额买。
经过不断地逢低买入,最终摆满了近10万元。
但是就在最近,他把这个产品给止损了,亏损幅度接近30%
我问他从这笔交易中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他说经过两年的实践,觉得基金投资不是很靠谱,决定还是去做股票好了。
听到这个案例,我觉得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做交易不管是什么品种,如果只是知道非常浅的知识,就觉得肯定能做好,交易的话一定是有问题的。
上面这个案例,他说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首先它没有根据自己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去选择产品,而是根据历史的业绩去判断基金经理未来的交易会做得一样好,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不管是主观基金还是量化基金,看到他历史业绩好的时候定是股市在牛市中它才会业绩好,而大家都知道在牛市中买入权益类产品大概率是不会赚到钱的。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股市一直以来就是牛短熊长,而中国的投资者往往并不是长期资金。
那为什么很多基金这些年来大幅跑赢指数呢,那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的核心资产估值是非常的低的,在2016年至2018年外资拼命的买入中国的核心,当一九年中国核心资产牛市来临的时候,这些外资基本上都已经赚到三倍以上的收益。
刚好公募基金也是以核心资产作为标的来投资的,因此也享受到了核心资产牛市带来增值,但是在18年的时候,整个公募基金的规模还是不大的,直到19,20和21年这三年,公募基金的规模扩大了将近三倍。
但其实公司的业绩是无法支撑这么短期来巨大的泡沫,到后续公募基金卖不动的时候,也就是没有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接盘侠了,前面这么多的资金要兑现收益的时候就造成了21年和22的两年熊市。
其实21年已经是中国核心资产的熊市了,再加上中国对互联网企业的政策约束,使得港股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用户垄断已经不能是长久之计的情况,使得港股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跌去50%~90%
这也是这一轮行情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在股市里面你想要赚到钱,不要在别人已经赚了钱以后,你再想用他的方法去赚钱了
这样大概率就是当了接盘侠了。
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风险承受能力不够,承受不了风险怎么能赚到钱呢?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gupiao/2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