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徐美娟
股票、基金、期货、区块链、数字货币……当代年轻人,除了“有想法”“爱潮牌”这些标签外,独立
不过,理财需求被唤醒的同时,国民金融素养尚存缺口,尤其在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更亟待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虽与2019年相比提高2.04,但依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十几亿人,本科率才4%,参考来看,具备金融素养的人大概不会超过本科率。”量子之歌集团创始人、启牛学堂CEO李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刻不容缓,强化金融知识普及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财商教育被推向台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2年版)显示,近年来,财商教育市场呈现出集中式爆发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公司的布道者,李鹏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2019年,李鹏创办了启牛学堂,成为了中国财商知识普及
李鹏介绍,启牛学堂进入财商赛道三年来,专注财商知识普及,截至今年6月累计服务用户已接近5000万。他表示,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是因为“机遇”、“动力”、“底气”这三个关键词,即把握住我国国民金融素养加速提升时期需求、获得众多伙伴支持和信任,以及一支“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团队。
(量子之歌集团创始人、启牛学堂CEO李鹏。图片来源/受访对象提供)
全中国都需要财商教育
时代周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财商领域?选择这个领域创业的契机是什么?
李鹏:上大学时,我就已经参与思科网络学院等教育机构的工作,但是跟财商关联起来,是在三年前。彼时,财商知识普及这件事刚有一些苗头。一方面,用户的需求已经被印证过了;另一方面,一些机构也开始在做或者准备去做这件事。
所以,在经过近半年对这个赛道的调研后,我们也认为这件事值得一做:第一,时机正好;第二,能力匹配。好在我们跟上了做这件事情所需要的节奏,所以迄今为止我们做得还不错。
时代周报:你进入这个赛道之前有没有做过预估,你在这个市场有多大的发挥空间?
李鹏:全中国都需要这种教育。而我们开发出来的轻教育形式,不需要给大家发本科文凭,覆盖的人群相对广泛,从免费公开课到正价课,能实现更高效及更低门槛的学习。
三年来,我们已经覆盖了近5000万人,至于将来还能够覆盖多少人,这取决于我们工作的速度和深度。但是,但凡缺乏这方面认知的人,都应该接受这种教育,这正是很多人所欠缺的。
时代周报:你现在的创业领域应该是金融、互联网和教育这三个领域的结合,你本人有多年金融和互联网的经验,但教育领域的经验相对缺乏,您如何看待目前的教育行业的发展逻辑?
李鹏:所有的事都要回到根本,即:如何用用户能接受的方式传递财商知识,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基于大众对金融知识的需求,而如何满足这个需求,我们需要建立更好、更高效的组织能力,这并不是一天能做到的。
时代周报:现在社会上,以零零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正在成长和逐步步入社会,他们很早就已经接触到多元化的消费,如校园贷、消费贷、裸贷等,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社会现象?这一代年轻人缺失金融素养,你觉得有哪些是需要重点做的呢?
李鹏:在没有我们这样的机构之前,他们接触这些难免会被交“学费”,聪明人交完“学费”后会自我迭代、提升认知,下一次就不会在坑里再踩一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认知过程。但也有人踩进去就出不来了,正是如此,我们希望通过免费的公开课或者进阶的正价课,帮助用户提升财商认知,掌握投资理财背后的逻辑,避免因为缺乏常识掉进金融陷阱里。
时代周报:现在针对这个现象,有财商教育机构会制造焦虑、贩卖情绪,你觉得什么样的财商教育路径才是正确的?怎样给客户提供最佳的财商教育以及与之
李鹏:不光是财商领域,任何一个事情,总会有人想要走捷径、捞偏门,这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往往简单的路不是长久的路,这是我们早期就想明白的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在努力克制自己不去走这样的捷径,包括我们在同行里的定价是最低的,这也是在倒逼我们自己要做更好的履约,让更多人产生复购,形成一个健康的模型,如今我们也做到了。
而那些走捷径的竞品,绝大多数都消失了,这就是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结果。
自始至终追求稳健增长
时代周报:回顾创业历程,你会用什么关键词来形容这些年的经历呢?
李鹏:认知。不是因为我今天在做跟学习有关的事才这么讲,而是不管做任何一个“从零到一”创业的事,本质都有一个假设的命题,假设这个事成立,然后去证明它,是从什么都没有的“零”的状态开始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它又有非常多变量,而绝大多数的变量不是刚开始时就能够理解的,是需要随着事情不断发展,去结合变量找到它的相对最优解。由于变量和不可控因素太多,大多数“从零到一”的创业注定是失败的,民间说法叫“九死一生”。
谁最终能够成功呢?这取决于创业者能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结合变量找到最优解,最终达成一个真正成立的命题。这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最终成功的人一定不是凭运气,而是凭自身的能力与认知水平,这就是个“学习+实践”的过程。
时代周报:在创业的过程中,除了“从零到一”的过程,这里面有个核心的问题是团队的搭建、组织架构的完善,过程中你是怎么思考、行动的呢?
李鹏:一个好的组织一定是成长起来的,跟“一开始的假设和最终不一定是一个事”是一个道理,团队也是匹配这件事情长成了它应该有的样子,不同的公司做同一件事情时长出来的组织挺不一样的,这取决于这个组织领导者的认知水平。
受“用师者霸,用徒者亡”的理念影响,我形成的认知是一定要找比我强的人合作,但凡不比我强的人,就没有合作必要。在此基础下,我力图找到专业领域内认知和能力比我强的人,最终达到了组织效率的最高效。
时代周报:你认为公司最大的竞争壁垒是什么?
李鹏:组织
时代周报:创业至今有没有遇到一些什么难关?
李鹏:客观上肯定有非常多难关,最惨的时候我们帐上只剩100万人民币了,那是非常早期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公司关门遣散的问题了,但最终还是挺过来了。所以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困难,只要把底层需求存在、组织能力匹配,即便帐上只有100万,也有机会“活”过来。
时代周报:当下,整体经济大环境不是特别好,加上疫情影响,对于中小公司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难关,今年下半年、明年或者未来的公司整体规划是怎样的?
李鹏:五道口的一个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活过三年
长期而言,我们会往“帮助成年人提升素养”这个大方向发展,并不局限于金融知识方面,围绕这个大赛道、大方向,我们会做很多具体的尝试,而这之中的系统和底层组织能力是可以复用的,这是我们的一个竞争优势,现在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新的品牌,比如围绕老年、青年的兴趣教育等,都在尝试中。
差距大但有后发优势
时代周报:目前我们国家有哪些群体待开发做财商教育?是否也是咱们潜在的客户群体?
李鹏:中国十几亿人,本科率才4%,参考来看,所谓具备金融素养的人应该不会超过本科率,而我们目前公开课覆盖人数才近5000万人,可见未来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不过我们自己也在控制节奏,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在扎实、稳健的前提下越快越好,但扎实和稳健是有前提的,专业性的建设、技术层面的建设,这都是需要周期、需要投入的,不能一蹴而就。
时代周报:我们国家金融素养培育的起步相比发达国家较晚,您对此怎么看?
李鹏:五道口的廖院长讲过,几十年前美国23个部委机构在国家的推动之下推出了他们金融素养的教育,相当于以立法的形式把这个事情落地了。这么多年过去,他们的金融素养肯定比我们高很多,让他们得以在百花齐放的金融市场里,识别自己应该怎样对号入座以及自己的风险等级,而我们国家的用户普遍没有这方面的认知,即使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大家也不懂。
时代周报:你觉得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教育的落后,跟国外先进的教育体系相比,如果用时间线衡量或者其他标准衡量,大体相差多少年?
李鹏:中国股市到现在为止都是散户为主,而美国早已经是机构为主了。最直观的看股市差距,最少相差30年。我们作为金融生态中的一个环节,面临的用户的金融素养比金融产品还落后,这个差距肯定是几十年的鸿沟。
时代周报:面临几十年的鸿沟、差距,你进入这个领域会面临很多难关,第一关是教育市场?
李鹏:对,但是后发者有后发的优势,比如“互联网支付”走在全世界前面,到今天为止,美国还是以信用卡支付为主,因为它的体系太过完善成熟,反倒使得改变它的时候面临很大阻力,所以他们的电子支付远不如中国发达,这是所谓的后发优势。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今天的直播、社群或者大数据手段,让用户的学习变得更简单,更加贴近他的需求,这是10年前不能实现的。我们之所以能
所以,虽然我们国家的用户金融素养比发达国家的落后,但是反过来看,这也意味着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所以我觉得底层逻辑还是抓住用户需求,修炼自身匹配需求的能力,这才是根本。
时代周报:你觉得我国财商教育能否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李鹏:我注意到,之前的“两会”已经有很多代表在提这方面的提案了,中美在这方面的差距确实非常大,这是不争的现实,所以中国在这方面任重道远。具体而言,任何一个人,不管他将来干什么,最基本的是他得会算账,这是广义上的算账,否则这个人难以很好地立足和发展。我们公司已经用三年打了一个基础,得到了一些市场和监管机构的认可,以及用户的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gupiao/4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