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姚二曼 杨欣 实习生 雷景涛
“去年,南沙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4万元增长到了60万元。”说起这个数字,华州区瓜坡镇南沙村党总支书记徐万祖异常激动,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南沙村在产业发展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摸索。
产业兴旺 集体经济增长15倍
烈日炎炎,南沙村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园里一片翠绿,一串串沉甸甸的阳光玫瑰葡萄整整齐齐地挂在葡萄架下,赏心悦目,清凉之意直达心底。
“今年整个园子一共挂有44230串葡萄,比去年的产量翻了一番还要多,现在全部预订出去了。”徐万祖的言语中充满了喜悦,去年挂果第一年,一斤卖到了30元,20亩葡萄卖了将近60万元,今年如果按照去年的价格估算,仅葡萄一项村集体收入可达150万元以上。
“村上第一次有了这么大一笔进账,之前一直停留在4万元左右,主要来自村里圣女果大棚的承包费。”徐万祖介绍,南沙村在1998年建设了185亩65座温室大棚,全部承包给村民发展圣女果,成为当时全省“一村一品”典型。但20多年过去了,大棚已经老旧,村里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只能简单修补,而且老式棚缺乏智能化设施,比较费人力,圣女果的品质和产量一直提不上去,导致产业一直停滞不前。而阳光玫瑰葡萄新产业的引入,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突破,还带动了100余人次临时务工,人均增收3000余元。村里3户村民也跟着发展葡萄种植,户均增收3万余元。
“实实在在的效益摆在了大家眼前,不仅村民动了心,干部们也意识到,只有集体经济蛋糕做大了,才能实现发展成果的全面共享。”徐万祖感慨万分。
据了解,今年南沙村将改造提升20个老旧圣女果设施大棚列入到了“十件民生大事”,还利用村集体收入承担了全村群众每户的日常用水和卫生费用,仅此两项每年为每户群众减少支出近300元。
党建引领 凝聚起更多合力走在葡萄产业园,记者注意到,每座大棚上都悬挂着红色党旗形状的牌子,上面写着“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下面是一名村干部和两名党员的名字。
“这是南沙村的特色党建——‘一拖二’。”驻村第一书记贺龙飞介绍,园区采取“村党总支+”模式,由村党总支牵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村干部以“一拖二”(一名干部和两名党员)包棚的方式进行日常管护运营,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住园管理。
“除了园里的技术活,每座大棚的日常管护都是由牌子上面的党员干部带头完成。”安敏宁便是村里包棚党员之一,特别是一年到了葡萄园疏果、锄草、采摘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时候,干部党员就要负责组织群众一起来干。
“2019年,村里引进了阳光玫瑰产业后,因为前期需要大量的人力,但人工费用比较高,村集体支出有限。面临产业要发展,集体要增收的局面,村干部和党员主动承担起了这部分劳动。”贺龙飞说,村集体产业增强了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方面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让更多村民都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村集体产业发展上来,群策群力壮大集体经济,这样让集体和群众的腰包都鼓起来。
贺龙飞还特地为南沙村设计了logo,上面是一轮红日,下面是南沙两个字的首写字母,看起来就像从山中流出来的一条河流,左边是村庄的样子。“logo就像是一幅南沙村的写意画,南沙村紧邻秦岭山脉,村中正好有一条河流经过,设计出来以后,大家都很喜欢,不仅用在了村里农副产品的包装上,也作为南沙党建品牌的logo。”贺龙飞希望,代表着南沙村的党建logo,可以凝聚起更多合力,共同推动南沙村未来产业发展。
多点开花 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距离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园不到500米,就是南沙乡村振兴农副产品综合超市。记者看到,超市位于连霍高速南沙停车服务区的北侧,是一座悬空钢架结构建筑,沿着楼梯走进去,室内凉爽宜人,布局有序,餐饮区、商品区、休闲区等一应俱全。
临近中午,来这里的司机乘客渐渐多了起来,周兰忙前忙后点餐送餐、收拾餐桌。“超市就开在我们村口,上班骑电动车10分钟就到了,一个月2600元,比县城里饭店的工资还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村民周兰说。
“这也是咱村上的集体经济,今年6月正式运营,主要经营全市农特产品和日用品,并为过往司机和乘客提供茶座休息、餐饮和日常加水等服务。”徐万祖介绍,这是南沙村打造的一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综合性商贸服务平台,兼具电商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中心功能,今后将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也可带动南沙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和周兰一起在这里打工的村民一共有10个人,“这是咱村上的企业,要好好干呢,集体经济好了,今后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赚下更多钱。”周兰麻利地收拾好客人用过的餐桌,抬起头笑着说。
南沙村在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综合超市的同时,根据村情实际发展系列特色产业。在村委会周边,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园和古法压榨菜籽油作坊正在加紧建设中。
记者了解到,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园是一座集观光采摘、新品试验、技术培训和大礼堂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平台。目前,葡萄树苗已经栽种完成,正在搭建钢架大棚,计划8月底前建成运营。
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人,南沙村也鼓励返乡青年回村创业。与村委会一墙之隔的古法压榨菜籽油作坊和非遗博物馆主体已经完成,据了解,这是该村返乡青年创业项目,预计年产值达千万元,主要生产天然古法压榨菜籽油、核桃油等,并兼具观光旅游和教育教学功能。
如今行走在南沙村,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强劲活力。“目前,以特色种植、商贸服务、观光旅游、产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框架已经形成。下一步,南沙村将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巩固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南沙村实现全面振兴。”徐万祖坚定地说。
本文来自【渭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gupiao/7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