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家说,不能片面用GDP来说明一个地方老百姓日子的好坏,这句话用到朝鲜和乌干达身上,还真有道理。
朝鲜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老邻居。熟悉是因为一江之隔,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陌生是因为了解的不透彻,雾里看花。
相对于朝鲜来说,中国人对乌干达这个东非的内陆国家很陌生,大概只有中国男足对他们最熟悉,因为在2019年11月28日国际足联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世界排名中,中国男足第75,乌干达第77,两个队伍一个水平,是好哥们。
比较巧合的是,朝鲜和乌干达的GDP基本一样。
近年来,虽然大量的中国游客走进朝鲜,但并没有从导游嘴里了解到这里的GDP。对于朝鲜GDP情况,网络上有很多说法,一些数据前后矛盾很大。
我们参考的是联合国官网上公布的2018年的数据:在其全部193个成员国中,朝鲜约为18347.78亿朝鲜元,折合美元约为174.87亿美元。如果按照全国的2550万人来计算的话,平均每人约700美元。这个数据并不高,和乌干达的人均724美元。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朝鲜:因为赴朝旅游的线路主要集中平壤、开城一线,因此了解的或许有偏颇,但管中窥豹还是没问题的。
平壤是从朝鲜首都,平壤户口的含金量非常高,首都市民的生活也是最好的。据导游介绍,平壤市民基本上都在国营单位上班,每个月工资折合人民币约500—1000元左右的样子,最高的是矿山的井下挖煤工人。
而我们在平壤到开城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里看到,这里的苹果标价为每个2.3元钱。物价并不便宜。我们发现,朝鲜的人似乎很少吃水果。
但是,导游告诉我们,目前平壤市民并不为日常生活发愁,因为每个月和工资一起发放的,还有柴米油盐等各种票证。凭借票证,可以远低于市场价买到生活必需品,很多商品还是凭票免费供应的。
每月的工资,就是零花钱,是用来购买非生活必需物品的。导游也证实了我们前面的提到的朝鲜人很少吃水果的小发现,因为朝鲜的国营单位是不发水果票的。
行走朝鲜街头,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朝鲜人不发愁的日子:你看不到一个穿衣打扮邋遢的,看不到一个街头要饭的。平壤的商业氛围也不浓郁,沿街的一些店铺,门脸不大,也没有特别醒目的标牌,更没有反复播放广告的大喇叭。人们走路不慌不忙,表情淡然,没有生活的压力,有种岁月静好的味道。
再来看看乌干达。乌干达的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乌干达和中国关系很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人曾经在乌干达的建筑业风生水起。
如今,虽然不如当年,但也举足轻重。中国帮助乌干达修建了恩德培国际机场扩建项目、伊辛巴水电站、卡鲁马水电站、国家体育场、工业回收中心等。
其中伊辛巴水电站是乌干达的第三大电站,共耗资5.66亿美元,中方负责建设,并提供4.81亿美元的优惠贷款。
从2005年开始,乌干达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游客人数逐年增多,乌干达也有针对地推介旅游项目,努力吸引中国游客。不过总量并不是很多。
作为东非的内陆国家,乌干达虽然有“非洲明珠”的称号,但明珠并不耀眼。其首都坎帕拉,就在赤道线上,这恐怕是全球离赤道最近的首都了,纬度接近为零。
坎帕拉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建筑明显新旧、风格不一,街巷不宽阔,也不整洁,充满烟火气息。一眼望去,人流如梭。小摊小贩的水果棚、烧烤摊、饮料摊随处可见。
到了景区,从旅游中巴上下来,你还没缓过神来,就被各种小贩团团围住,每个人都把手里的东西争先恐后地送到你眼前,黝黑的面孔,眼巴巴地望着你。这些小商贩中,很多还是未成年的孩子。
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街头几乎看不到正规的出租车,满大街摩的,只要你不怕,司机就敢飙车,在人来人往中快速自如穿行。
在涉外宾馆、银行以及一些高级公寓外边,站岗的保安都背着长枪,让人感到紧张,看来坎帕拉的治安并不乐观。
虽然生活节奏、质量有区别,但去过朝鲜和乌干达,印象最深的是:这两个国家都不富裕,但都实行义务教育。朝鲜是从1956年开始实施小学义务教育,到今天实现了12年义务教育。乌干达从1997年开始的,政府为全国每户四个孩子提供免费小学教育。
最后补充一下,朝鲜和乌干达还有一点很类似:当地人和外国人的景区门票票价是不同的,商场里的商品价格也不同,外国游客特别高。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licai/10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