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一是组织化经营,主要表现为管理规范;二是规模化生产,主要表现为供应持续稳定;三是产业链贯通,主要表现为上下游顺畅;四是市场化导向,主要表现为以需求为牵引,追求利润最大化。
资源禀赋来自大自然赋予、历史传承、人文资源以及技术提供的机会,其中,既有自然演进,也有人工干预。而产业的发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依靠纯自然资源,比如农林牧渔业,包括特色种植、养殖;比如采矿业,像资源型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比如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业等。有的是依靠特殊的地理位置,比如依托港口城市、铁路枢纽的运输业。有的是由于历史传承,比如陶瓷、丝绸等手工业;比如四川火锅、安国中药材批发等。有的是由于自然资源与历史传承相结合,比如川贵地区的酒业等。有的是由于人文资源的溢出效应,比如毗邻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等,像美国硅谷、中关村IT业等。有的是由于政策吸引,比如税收优惠,像霍尔果斯影视业。有的是由于新技术赋予资源新用途,比如沿海滩涂耐盐碱杂交稻等。
对于很多现代产业的发展而言,往往是在新技术冲击下由产业政策推动、产业资本跟进等综合作用而致。现代产业受自然、历史、人文等因素的约束较小。从供给侧看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除了与资源禀赋相关的传统要素,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禀赋(土地、水)等,也需要现代要素,如资本投入、科学技术、企业家才能、品牌建设、制度设计等。以农林产业发展为例,其关键要素有:土壤条件、气候、降雨等自然禀赋,这是该产业最大的约束;产业工人的充足性、纪律性、技能水平,这是该产业的基础;此外,技术匮乏、资金短板也不容忽视,优秀的企业家不可或缺,科学的政策可以对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促进农林产业发展?我们认为,一是夯实产业基础,比如优质品种、产业工人、种植技术等;二是引进优秀企业家,这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能人;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比如一流的营商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力的财税金融政策等;四是力争产业链的主导权,比如定价权、标准制定等;五是拓展产业链,比如副产品加工、碳汇、文旅会展等;六是农林产业化推进精准扶贫等。
二、现代产业发展趋势
首先,农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一是从产量优先到经济效益第一,再到可持续发展,比如追求农药零增长;二是从粮食数量安全到质量合格,再到食品安全;三是向“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其次,工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一是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二是从封闭型到进口替代型,到出口导向型,再到市场全球化;三是向“互联网+”、智能化发展。
再次,服务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一是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会展等;二是从生活性服务业到生产性服务业,比如交通运输、物流、邮政快递、批发零售、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和节能环保服务等;三是“互联网+服务”,比如美团、饿了么、携程等。
最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主要表现:由“二三一”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转化。以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主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我们来看一组产业研究数据库数据。从1980年至2010年,美国、日本和中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80年,美国是63.6%,日本是57.9%,中国是22.2%;1985年,美国是66.7%,日本是59.1%,中国是29.3%;1990年,美国是70.1%,日本是59.8%,中国是32.4%;1995年,美国是72.1%,日本是66.3%,中国是33.7%;2000年,美国是75.7%,日本是68.5%,中国是39.8%;2005年,美国是76.9%,日本是71.9%,中国是41.4%;2010年,美国是78.4%,日本是72.4%,中国是44.2%。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但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我们来看另一组产业研究数据库数据。从1980年至2010年,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化情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1980年,美国为2.9%:33.5%:63.6%,日本为3.1%:39.1%:57.8%,英国为2.1%:40.7%:57.2%,中国为29.9%:47.9%:22.2%;1985年,美国为2.4%:30.9%:66.7%,日本为2.7%:38.2%:59.1%,英国为1.7%:38.3%:60.0%,中国为28.1%:42.6%:29.3%;1990年,美国为2.1%:27.8%:70.1%,日本为2.1%:38.1%:59.8%,英国为1.4%:29.2%:69.4%,中国为26.7%:40.9%:32.4%;1995年,美国为1.6%:26.3%:72.1%,日本为1.7%:32.0%:66.3%,英国为1.4%:27.8%:70.8%,中国为19.7%:46.7%:33.6%;2000年,美国为1.2%:23.2%:75.6%,日本为1.5%:30.0%:68.5%、英国为0.9%:25.3%:73.8%,中国为14.7%:45.4%:39.9%;2005年,美国为1.2%:21.9%:76.9%,日本为1.2%:27.0%:71.8%,英国为0.6%:22.1%:77.3%,中国为11.7%:46.9%:41.4%;2010年,美国为1.2%:20.4%:78.4%,日本为1.1%:26.5%:72.4%,英国为0.7%:20.1%:79.2%,中国为9.6%:46.2%:44.2%。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英国就已经是工业化国家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我国发展虽然滞后于这些发达经济体,但是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它们的是一致的。
我们再看一组产业研究数据库数据。从2014年至2018年,我国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化情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2014年,8.7%:43.3%:48.0%;2015年,8.4%:41.1%:50.5%;2016年,8.1%:40.1%:51.8%;2017年,7.6%:40.5%:51.9%;2018年,7.2%:40.7%:52.1%。以北京为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2017年,0.4%:19.0%:80.6%;2018年,0.4%:18.6%:81.0%。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的三次产业构成已经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接近了。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曾提出,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
作者:周清杰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周清杰:资源禀赋、技术革命、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http://www.71.cn/2019/1223/1071374.shtml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licai/7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