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的人此刻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点开这篇文章的,我尽量不伤害到谁,如果有,那可能就形成互相伤害!
逃!
近来债券市场波动,引发个别债券基金净值异常。其实这轮调整,也体现了机构投资者在买基金时的杀伐果断,对于存疑或者可能出现问题的基金,是毫不犹豫选择卖出的。而普通投资者可能第一时间还有一些不甘心,并没有那么决绝。这种犹豫在这轮调整里就很吃亏,因为跌得猛的时候,其实就是因为别人赎回……犹豫的人给决绝的人买单了。
这次不少个人投资者都有所“吃亏”,也被教育以后要果断一些。这要是形成共识,下一次调整会走成什么样,柠檬君很是担忧……
不说那么远,柠檬君更想说的是机构的“白名单”和“黑名单”,对应的其实是哪些范围内的产品可以买,哪些产品必须回避。在黑名单这部分,真就是“宁杀错,不放过”,风控是非常决绝的。逃跑的速度是很快的,这点确实是个人投资者值得学习的,要有及时反应和果断的选择。
热闹是很好看,但是别只顾着看热闹,同一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产品也可能“连坐”遭殃,这次不就给一些人教训了吗?
恨!
其实个人投资者最爱记在小本本上的是:让自己亏过钱的基金、让自己少赚钱的基金。
切身的体验,让大家更有深刻感受,那些不好的记忆,可能是很难忘却的。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评论,再也不买XXX的基金了,再也不买XX基金公司的基金了,甚至我可能很少提某些基金公司,PR都会来问,是不是因为在他家基金上亏过钱…………
投资虽然是一件讲究理性的事儿,但是在这里感性地建立一份黑名单,其实对于长期投资回报很难有不好的影响。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的,少一些产品影响不大,多一些产品倒是能有个别能用的。
除了直接教训,还有一些看来的经验,从别人亏钱的经历中,也会扩充自己的“黑名单”。口口相传的可能是口碑,也可能是恶名。
观
作为一个普通基金投资者,柠檬君觉得还是有责任不投资那些不负责任的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
基金公司经常会把责任推给个人,但是个人行为终究还是职务行为,公司也是脱不了干系的,甩锅给个人,既没有道理也没有态度。
至少柠檬君本人,如果小本本“黑名单”上的基金公司/经理,如果没有脱胎换骨的改变,是不会划掉的。这个市场上有一百多个基金管理人,未来可能会有两百多个,真不缺那一个两个甚至十个八个的。在这个信息超量的时代,真的没有关系。降噪的效果可能真不错,个人经验来说,近些年来拉黑了2家大型基金公司,还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小本本”和“黑名单”,大家有什么心得呢?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vrvkongtiao.com/licai/97067.html